当前位置:
刘刚:从全局谋划一域 以一域服务全局
发布者:网站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3-02-06

 对话人:

       刘刚  红一世足球网经济研究所所长

       朱绍岳  本报评论员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主战略、大战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需要立足新阶段新任务新要求,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下大气力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朱绍岳: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新场景、提出了新要求。我市组织实施的“十项行动”,首项行动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行动。在您看来,推动协同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关键词是什么?

 刘刚:至关重要的是“创新”二字。京津冀协同发展近九年来,三地牢牢牵住“牛鼻子”、在协同性上狠下功夫,推进区域实现布局优化、优势互补,积极探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关键阶段,要想向纵深推进、实现新的突破,根本还是要靠创新驱动。整合区域内三地的创新资源,完善协同联动的创新体系,打造高效便捷的创新机制,这些都极为重要。把北京优质的创新、研发设计团队,与我市的制造业优势以及产业配套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从设计、研发到转化落地的协同创新有机体,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条优化配置京津冀创新资源、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优势的可行路径。

 朱绍岳:

的确如此,这也符合天津“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定位。如果说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盘大棋,那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就是这盘棋的“棋眼”。找准“棋眼”,加强平台载体建设,优化政策服务,有序承接项目、产业,可以更好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天津走深走实。

刘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意味着技术、资金等多种要素的“互通有无”,为城市之间、产业之间的交流互动,带来了新的空间,可以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高新科技领域,北京产出了一批原创理论和技术成果,这对于天津主攻的信创产业、智能科技产业来说,大有裨益。武清区的京津冀大数据智能算力中心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依托国家超算中心的优势,我们不仅接住了来自北京的科技创新力量,还接住了中国电信天翼云等央企技术“国家队”,推动北京创新资源与天津研发生产转化实现了优势互补、紧密衔接。做大承接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平台载体,发挥好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园区的支点和窗口作用,形成一批高水平的产业创新联合体,构建跨领域、跨区域、多主体的创新合作机制,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与转化,还为新产业新业态的落地提供了应用场景。

朱绍岳: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加强协同创新水平,加快科技攻关和转化,关键是要建立起“链与链”的衔接,提升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的整体价值?

 刘刚:是的,协同性的一大体现,就是产业链条上各项生产要素之间的良性互动。以人才为主线,把知识、技术、能力、资金这些“珍珠”串起来,才能实现各类生产要素的互享、融通、联动,释放协同创新背后的力量,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注入活力、筑牢根基。此外,建立起促进优质人才资源共享共建的柔性机制,以具体的、特定的重大项目为抓手,以亟待解决的产业重难点为攻关方向,加强集群式创新团队建设,也能达到以人聚产、以人兴业的效果,有效提升区域内的创新资源的配置与运行效率。

 朱绍岳:发展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携手共绘一张蓝图,加快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推进公共服务资源共享,不断释放民生红利、增进人民福祉,能够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刘刚:没错,京津冀公共服务一体化,本质上是三地公共服务资源的再分配与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的重组。所以,我们可以着眼公共服务产品本身,扩大、优化公共服务产品的供给。譬如,加快推动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持续深化“871”重大生态工程提质建设,公共服务的“盘子”将会越做越大。与此同时,完善京津冀三地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动力协作机制,也是需要我们密切关注的领域。运用智能终端、大数据、云服务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公共服务供给的便捷化、智慧化,能够进一步打通协同壁垒,精准识别三地居民的个性化需求,让群众切身体会到协同发展带来的幸福美好。

 

来源:红一世足球网新闻网

文章来源:天津日报2023年02月01日 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