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亚太经合组织(APEC)成员经济体贸易部长联合发表《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特别声明》,呼吁保持市场开放,努力实现自由、公平、非歧视、透明、可预期、稳定的贸易投资环境,确保防疫期间贸易投资畅通。这体现出疫情背景下,国际社会对稳定国际贸易的共同关切。
疫情在全球蔓延,对本就处于深度调整阶段的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概括来说,这种冲击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疫情导致生产停顿、企业倒闭和全球价值链运转不畅,供给受限,中间品需求和贸易下降,许多企业的在手订单被迫取消或延期、新接订单困难;第二,疫情导致各国失业率大幅攀升,居民收入和消费需求下降,消费品贸易受到冲击;第三,疫情增加了世界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投资观望情绪加重,各国引资竞争加剧,经济增长面临更大压力。
疫情对中国外贸的影响也从以供给侧为主转向需求侧。也就是说,疫情对海外需求的冲击使得中国出口面临着重压。为应对疫情冲击,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外贸措施,外贸企业也纷纷自救,力克难关。外贸外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当前中国外贸依存度约为32%,外资对全国税收贡献约18%,外贸外资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就业数量占全国的比重约为25%。在此背景下,稳外贸、稳外资对于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和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进而对于保障经济基本运行和恢复增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中国而言,当前形势下稳外贸,在出口方面,应努力稳住对传统市场的出口,同时积极挖掘对东盟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出口潜力;进口方面,应坚持防疫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在有序推动经济正常运行的基础上为扩大进口创造条件。
在政策层面,应着力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协调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为国际货物运输提供支持、对企业急需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机器设备等产品通关提供便利、支持企业主动寻找商机等,关键是围绕企业面临的“痛点”问题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在制度层面,应继续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动摇,破除阻碍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从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正常开展是高度全球化的经济平稳运行的必要条件。从这个意义上说,稳定国际贸易特别是主要经济体的对外贸易,无疑是未来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火种”。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稳外贸有利于促进全球价值链运行和各国就业的恢复,中国扩大进口将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有力的市场支撑。反过来,世界经济的复苏又是中国经济恢复正常增长的重要条件。
中国已经拿出了很多扎实有力的稳外贸举措,做出了表率。接下来,各国也应在携手抗击疫情的同时,一起推动贸易投资的正常化,努力将疫情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来源:红一世足球网新闻网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5月12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