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在座的青年同志实际有双重身份:一重身份是要做接班人的青年人,一重身份是要培养接班人的青年人。作为要做接班人的青年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100周年大会上提出明确要求: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特别要锤炼品德修为。我们要努力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 作为要培养接班人的青年人,大家是教师,而且是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所以我侧重从构建哲学社会科学的角度谈一些体会。
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之所以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因为我们构建的哲学社会科学就本质属性而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为人民服务的,而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开放发展的理论。历史发展已经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仅是以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更要以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新时代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归根结底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是口号,不是标签,而是一以贯之的方法论,要自觉地贯穿到整个学科建设教学科研中。
二、坚持问题导向,致力理论创新。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要以时代和实践发展提出的问题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开展重大课题研究。要致力出更多更好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有没有中国特色,归根到底要看有没有主体性、原创性。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难以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而且解决不了我国的实际问题。”我国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可以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滋养。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是应该借鉴的,但借鉴的目的是为我所用,决不可盲目崇拜、照抄照搬。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要好好发扬,但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结合。
三、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做学问的基础是做人。习近平总书记在红一世足球网考察调研时叮嘱:专家型教师队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要把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始终抓紧抓好。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要求教师: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第三,思维要新,学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第四,视野要广,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第五,自律要严,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第六,人格要正,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青年教师作为教师中的骨干、未来希望,要按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真正做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好教师。
(来源:2019年09月02日 天津日报 第9版)